中医养生-第53页
中医养生,列表第 53页,本栏目包括中医养生视频,中医养生讲座等内容,关注道家养生,体质养生,五脏养生,中药养生,辟谷养生,经络养生,引导养生功等传统养生智慧。
栏目热点链接:中医体质养生 中医五脏养生 中医食疗养生 中医经络养生 道家养生 中医养生视频 时辰与养生 辟谷养生 养生专家
中医养生是指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提前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各种方法。中医养生继承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强调辨证思想,要求人们用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抗衰防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饮食养生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地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按摩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保健措施和方法。利用针、灸、按摩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合理选择。选定之后,就要专一、精练,切忌见异思迁,朝秦暮楚。
本栏目包括中医养生视频,中医养生讲座等内容,关注道家养生,体质养生,五脏养生,中药养生,辟谷养生,经络养生,引导养生功等养生智慧。
子栏目:中医体质养生 | 安神 | 护心 | 食疗 | 肾阴虚 | 排毒 | 穴位 | 经络 | 古代医书 | 湿气 | 肾阳虚 | 补气 | 拔罐 | 香囊 | 润肺 | 解毒 | 肝火 | 滋阴 | 刮痧 | 养肝 | 焦虑 | 心火 | 长寿 | 补肾 | 脾胃 | 健脾 | 衰老 | 祛湿 | 脾虚 | 气血 |
[中医养生]最热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中医养生最新资讯
-
秋分时节防秋乏
针灸人们常说:“春困秋乏。”真正感到“秋乏”是在秋分节后。为什么过了秋分,人会感到困乏无力、精神不济呢?从医学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秋乏”的产生是由于夏季炎热暑湿天气对人体机能影响的一种延续。秋分节之前,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时令在“长夏”。...
全文阅读04-18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秋乏 相关内容: 秋分 苯
-
夏末秋初防暑湿
针灸下一个节气是处暑,意思是暑湿之气还未尽,真正的秋高气爽还未来。立秋为节,处暑为气,立秋后的一个月整个夏季积攒在自然中的暑热之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全文阅读 -
三伏天话养生
针灸我国农历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定为初伏的开始,在2011年即6月14日。过10天后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或二伏。据阴历历法,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2011年阴历7月初9立秋,故今年中伏有20天。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所以...
全文阅读 -
夏至话养生
针灸顾名思义“夏至”乃阳极之至。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即所谓“夏至一阴生”的时节。此时正处于八卦中的天风姤(gòu)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阳爻,最下面一个阴爻表示阴气开始生长。夏至标志着盛夏的到来,是一年中暑热最集中的关头,也就是从此时...
全文阅读 -
立夏话养生
针灸古代把夏读“假”(jià),假期的意思。夏季,天地间万物生长,就像给它们放假一样,让它们蓊蓊郁郁、自由自在地去生长。“夏”的引申意义为大,《左传》里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从立春过渡到立夏,天地之气交合,万物生长逐渐茂盛。立夏节气的到...
全文阅读 -
清明话养生
针灸从3月底开始,气温回升,天气转暖,草木萌动,朗空清澈,万物欣欣向荣,处处给人以清新向上的感觉。清明含有清洁明朗之意,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民间节日的节气。在《易经》中,此时为夬(guài)卦(検),卦象中五阳爻,一阴爻,足见此时节阳气已...
全文阅读 -
立春话养生
针灸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开始进入春天。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四季从此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劳动人民对春天的到来寄予着极其美好的希望,历来都很重视这个节气,包括中医养生。...
全文阅读 -
望诊与养生
针灸让中医大夫看过病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中医诊断疾病是望、闻、问、切。中医业内对四种诊断方法还有这么几句概括的话:“望之而知之谓之神,闻之而知之谓之圣,问之而知之谓之工,切之而知之谓之巧。”把望诊放在四诊之首,把娴熟望诊的医生谓之“神”,足见望...
全文阅读 -
阿是穴与养生
针灸阿是穴是针灸临床上经常运用的一种简易取穴和治疗的方法。简言之,凡以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作为穴位治病,这个穴位则称阿是穴。...
全文阅读 -
灸法养生禁忌证
针灸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灸法也不例外。那么,灸法的适应证有哪些呢?艾灸一般适用于慢性久病及阳气不足的疾病,单纯施用针法,效果不显著,需针法和灸法并用,如阳虚,水肿,痰饮,寒喘,久泻久痢、寒湿痹痛、妇女气虚血崩、老人肾虚尿频...
全文阅读04-09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灸法养生 相关内容: 灸法
-
保健养生常用哪些穴位
针灸依据传统中医的养生法和穴位的一些特异性可选用下述一些穴位来进行施灸。...
全文阅读05-07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保健养生 相关内容: 穴位
-
灸法与养生
针灸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针灸医生还是到针灸科治疗的病人,总是把针灸说成一种疗法。...
全文阅读 -
拔火罐与养生
针灸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叫“火罐气”,在明代医家陈实功撰写的《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罐法”。我国古代先民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尤其外科对一些常见的疮疡痈肿治疗方法...
全文阅读02-28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拔火罐 相关内容: 火罐
-
开窍启闭人中穴
针灸人中穴,原名水沟,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会穴。位置:仰卧或正坐仰头,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有醒脑开窍、息风止痉、清热醒神之功。此穴正当鼻下口上,犹天之下,地之上,人居其中,故名人中。...
全文阅读05-06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人中穴 相关内容: 人中
-
一穴通全身一穴治百病百会穴
针灸穴名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位置:在头正中线与两耳连线的交点处,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临床简易取穴法,在头顶中央前后仔细寻摸,会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古人形容“百会可纳豆”,是说,人体在光头直立时,百会穴可以放一粒豆子,人随意走动,豆子掉不下...
全文阅读 -
祛风要穴风府穴
针灸风府穴名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位置:在后项上入发际1寸,两筋之间凹陷中。风,指风邪;府,指府舍。本穴位居项后风邪易感之处,为风邪所入之府,故名风府穴。别名舌本、鬼枕、曹溪,是督脉与阳维脉、足太阳经之会,是治疗各种风证的要穴,临床多施...
全文阅读05-04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风府穴 相关内容: 祛风
-
治诸痛绝穴大椎穴
针灸穴名最早见于《素问•气府》篇。位置: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若突起不明显,可以轻轻转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人体脊柱颈椎第七椎为颈背椎骨之最大者,古人排序以此椎为脊柱诸椎之长,因其椎骨隆起为最高棘突,故名大椎。...
全文阅读05-03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大椎穴 相关内容: 大椎
-
治胸背痛至阳穴
针灸至阳穴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简易取穴法:坐位,两手自然下垂,肩胛冈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之交点处是穴。有温通胸阳、散寒止痛、疏肝利胆、养生保健的功效。至者达也,又有“极”之意。如在一年四季中,有夏至,为夏之至极;有冬至,为冬之至极。人体以阴阳为平衡...
全文阅读05-02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至阳穴 相关内容: 背痛
-
补肾壮阳命门穴
针灸命门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有壮阳补肾、强腰健骨、舒筋镇痉之功。...
全文阅读05-01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命门穴 相关内容: 补肾 壮阳 命门
-
治疗咽喉病症的要穴天突穴
针灸天突穴位于任脉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是任脉与阴维脉在咽喉处的交会穴,具有宣肺平喘、清咽开音、消寒散结及通利气机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咽喉炎、呃逆、噎膈、胸骨疼痛、暴发性失音及各种声带疾。在天突穴拔罐,可直接降低气管黏膜的兴...
全文阅读04-30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天突穴 相关内容: 咽喉
-
宽胸理气膻中穴
针灸膻中穴在任脉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胸是宗气(宗气总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之大气而成;积于胸中,是一身之气运动输布的出发点)会聚之处,膻中穴是气之会穴,又是心包募穴,能理气宽中,振奋胸阳,活血通络,止咳平喘。《素问•...
全文阅读04-29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膻中穴 相关内容: 理气
-
善治脾胃之疾中脘穴
针灸中脘穴位于人体的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简便取穴法: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中脘位于任脉,但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地方,即中脘穴是胃气输注之处),还是腑会,所以,对六腑(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的疾病...
全文阅读04-28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中脘穴 相关内容: 脾胃
-
腹部穴位按摩养生法
针灸在中医学的诸多治法中,脐疗是有着悠久历史且疗效确切的方法之一。...
全文阅读04-27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腹部穴位按摩 相关内容: 按摩养生 穴位按摩 穴位 按摩
-
最能平衡人体阴阳的穴位神阙穴
针灸神阙穴在肚脐眼正中,是任脉上的要穴。该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窍穴,是人体长寿的大穴。神阙是任脉上的阴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相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宫,借刺激神阙来调整全身,以期达到阴平...
全文阅读04-26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神阙穴 相关内容: 穴位
-
袪寒强身的气海穴丹田
针灸气海穴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或用简便取穴法,四指并拢取脐下3寸,肚脐和关元穴的中点即是该穴。...
全文阅读04-25栏目:【针灸】核心内容: 气海穴 相关内容: 气海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