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导航 ] 首页 > 养生之道 >

保生尽年的茶道养生

发布时间:2011-12-09 17:00:08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养生之道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是茶树的原产地,被誉为茶的祖国。早在公元前2700多年前就发现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据说神农尝百草以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正是由于这种解毒作用,茶叶才受到重视,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饮用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茶叶就从治病的药物而逐步发展成为日常的饮料。对于茶叶的饮用历史概括而言,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目前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饮茶嗜好遍及世界各地。

对于茶的养生价值,人们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春秋以前,茶叶的药用价值就受到重视,当时的人们通过直接含嚼茶树鲜叶而汲取茶汁,这是饮茶的前奏。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茶团,再晒干或烘干,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生嚼茶叶的习惯由此转变为煎服。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经过了食用这一过渡环节,即以茶当菜,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其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二是作为食物解毒。《桐君录》等古籍中,则有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记载。到了两晋、南北朝,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饮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在长期饮茶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古代养生家以史籍、茶史、笔记、杂考和诗词等形式,对栽培技术、饮茶方法、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内容做了大量记载,并逐渐形成了保生尽年的茶道养生思想。大约在公元758年,唐代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对前代茶经验的全面总结。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以亲身调查和实践为基础,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对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做了全面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被后人奉为茶之经典。

详解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表现症状,自测题,怎么调理,食疗药膳

随着历代养生家的经验积累,人们对茶的养生价值逐渐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如提神醒脑、兴奋解倦、益思少睡、消食去痰、解毒止渴、利尿明目、祛邪疗疾等。历代医学典籍对此有大量介绍。《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广雅》则提到了茶的醒酒与兴奋作用:“其饮醒酒,令人不眠。”陶弘景在《杂录》的描述带有神仙家的色彩:“苦茶,轻身换骨,昔旦丘子、黄山君服之。”《本草·木部》的记载较为全面:“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枕中方》还记载了茶做药用时的方法:“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干草汤洗,以敷之。”像上述茶叶的药用方法,在古代方书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在临床中则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与其他药材配合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茶的养生价值则有较为全面的概括:“茶叶气味苦甘,微寒,无毒。利小便,去痰热止口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下气消食,除瘴气;利大小肠,清头目,止头痛;治中风昏聩,多睡不醒;治伤暑,合醋治泄痢甚效;治赤白痢;浓煎吐风热痰涎”。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文章评论

深度资讯月榜

本类周榜

随机深度资讯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任何搜索引擎中搜索一下“ 百年养生网 ”即可快速到达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