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导航 ] 首页 > 中医养生 > 针灸 >

中医针灸防治脑中风

发布时间:2014-06-09 15:01:02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针灸 核心内容: 脑中风

在临床上,针灸治疗中风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这首先体现在临床资料的采集上面,西医偏重于影像、理化检查如脑CT、血流变、中风预测、脑血流图、腰穿及各种常规检查,以此来确定治疗方案;针灸临床则首先要追问病人的发病原因如发病前是否有情志不舒、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外感风寒、嗜好烟酒以及饮食习惯、脾气性格、工作生活环境、文化修养程度、发病季节等诸多客观因素,这些客观因素是临床辨证和运用补泻手法的最主要依据。其次是病人的舌脉,如对一个脉浮紧(大)和一个脉弦数的病人其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所以针灸临床,最忌讳不同病情简单地依据西医检查结果而采取想当然的治疗方法,西医的化验检查当然要重视,但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些检查中跳出来,甚至把这些检查融入临床治疗中,使之能够被传统的中医理论所消化和吸收,这样的针灸治疗才会事半功倍。

因中风之先兆期和急性期病人其发病规律大都具有“风”的特性,故在治疗时首选风池、风府、四神聪,依据是“高巅之上惟风邪可达”,本组穴能清脑明目,镇静安神,故精神紧张及脑力劳动者需选用之;其次是选用曲池、阳陵泉,以搜剔经络之风,并有降压作用;选用风市、环跳、外关诸少阳经的穴位以治其枢;大椎穴可助阳散寒,又通手足三阳经,对外风真中风者必用之,对于刺法有特殊要求,选用3寸毫针先垂直进针0.2寸,然后提针至皮下按倒针柄向至阳透刺施以捻转针法,使针感达腰骶,再提针至皮下向左右肩井穴透刺施以捻刺,此针法称之为“大椎穴合谷针刺法”。初发病以标实为主又具风性,故选穴多用动穴,手法宜重泻。临证尚应详辨内外风之不同,属外风者偏重于助阳散寒法,穴位以阳经为主酌配阴经;属内风者多由肝阳鸱张、火盛生风,故治疗需要用“潜”和“熄”法,即采用釜底抽薪法,穴位如太冲、太溪、涌泉、气海等;由外风引动内风者上述二法兼而用之。

调理脾胃法在中风初发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肢体的偏瘫麻木当由脾所主,穴位通常用金针王乐亭老前辈的“胃十针”加减主穴:内关、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情志不舒者加刺合谷、太冲,疲劳体虚者加刺三阴交。调理脾胃的另一层含义是通大便,初发中风病几乎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大便不通,重者十数日燥结难下。此种情况下,势必造成变证丛生,故及时把握通腑泻下这一环节临床亦至关重要。但以往的文献和报道对这一环节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西医对此更是很少顾及,这就给中风的治疗造成不利的因素。通大便的穴位常用大肠俞、支沟、天枢、丰隆,大肠俞深刺2.5寸,必要时配合刺络拔罐法。

详解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表现症状,自测题,怎么调理,食疗药膳

对于卒中期有神志改变者当按中脏腑治疗。中脏腑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脱证属危重症,笔者治之甚少,不敢妄述。在临床治疗上区别中经络和中脏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前者不需开窍法,而后者急需开窍法。开窍法有多种,如醒脑开窍用人中,清热开窍用十宣、十二井,豁痰开窍用丰隆、间使,息风开窍用风池、四神聪、太冲,通关开窍用合谷、太冲、涌泉,清心开窍用劳宫、涌泉。笔者依据针灸临床的特殊性和急性中风的发病特点,善用舌穴开窍启闭。具体操作是:(如属昏迷病人,先用压舌板撬开患者牙齿)医生左手持纱布捏住病人舌前之右侧拉出口外,右手持3寸毫针先刺入舌尖,并沿舌体向舌根方向透刺,刺入2.5寸行捻转搓针法,使病人肢体出现抽动,瞬间眨眼,以眼中蓄满泪水为佳,行速刺法不留针。出针后再用三棱针在舌尖点刺2-3下以出血为度,然后用鲜竹沥汁化开安宫牛黄丸,用棉签蘸药液频点舌尖穴。首次点药5-15分钟,每日用三棱针点舌尖2次,每半小时在舌尖点药1次。临床观察到应用此针法后,病人则出现呕恶、咳嗽甚至吐出黏痰数口,达此效果可使痰闭得开,窍闭得通,故对窍闭神昏、痰涎壅盛者最为有效。因心主神明而开窍于舌,用毫针刺之,配合安宫牛黄丸液频点之,既可醒神开窍,又可辛凉透窍,这是针灸临床治疗卒中期至为重要的一步,即开窍(关)法。如合并有鼻鼾、面赤、躁扰、便闭及血压居高不下者,需在尺泽穴及委中穴处用三棱针刺出血5-10毫升。笔者以此法治疗中风急症在配合西医抢救或应用西药治疗疗效不佳时,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此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风昏迷病人给药困难、吸收缓慢的弊病,同时在临床上进一步佐证了中医心主神明而开窍于舌的理论。

中医针灸防治脑中风

传统中医理论在论及中风时,首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但这主要是指急性期,而对后遗症期来说,则根本不存在中脏腑这一病理因素。因为中脏腑必有闭、脱二证,而后遗症期的病人是不存在此二证的。又因为经络内连脏腑、外通肢节九窍,故其经络病的成因,或外风由表而里滞留经络,或内风由里而外侵入经络,致使外邪稽留其间而成病。细考十二经分行四肢两侧,阳明脉络于面,三阴经络于舌,故中风后遗症病人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无不关乎于经络。据天地人合一及取物比象理论来认识中风后遗症的三大主症,正如自然界的植物禾苗突遭一阵急风袭击后而成片倒伏于地面的景况。风暴已过,禾苗已倒,这时急需的是栽培与扶持,尤其需要的是其自身的再生与修复。但由于植物禾苗本身内在因素不同,其再生和修复会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部分禾苗因大量护生根的生长,能逐渐适应环境并健康成长;一部分则由于护生根较少而弯曲生长,以至影响到正常的成熟;另一部分则由于未能及时栽培而匍匐生长,勉强维持生命,再遇风暴终至夭折。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中风后遗症病人,在度过急性期后亦急需针灸治疗和自身康复训练。因为如同植物禾苗遭受风暴袭击的情形一样,中风后遗症病人在康复过程中也存在着上述三种情况。

王波:长高贴敷方的配方与用法,功效与禁忌,长高,命门穴,生长激素

所以清人徐灵胎曾言:“凡病在经络筋骨间,此为形体之间,能延岁月,不能根除,若求痊愈,以致伤生。”这就提示我们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既要耐心细致,以求得尽可能好疗效,同时也应预见到并不是每个病人经治疗后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的,而且这个治疗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既然明确了中风后遗症是经络间的病,那么在临床治疗时就应以经络辨证为主,尤其是在治疗高肌张力的硬瘫时,经络辨证就更具有优势。这也就从理论上说明了为什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要优于其他疗法。因为经络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专门指导针灸临床治疗的。经络、腧穴、针刺三位一体其根本的治疗作用就是通经络,行气血。尽管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就整个治疗过程而言,亦应是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那种毕其功于一役,或速战速决猛浪乱刺的治疗方法,均不利于临床治疗,这也是临床针灸治疗中风之急性期和后遗症期的显著区别。

中风后遗症病人的临床表现是千差万别的,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即都属于经络间的病,故在临床治疗时,既要采取法随证转、灵活多变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方法,又要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以巧破千斤的基本治疗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从经络辨证的角度讲,不管中风后遗症病人的主症如何,都累及到了包括手足三阴三阳经,任、督二脉和奇经八脉在内的所有经络。所以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关键要掌握一个“通”字,即疏通病变所累及的经络,也就是说所取穴位既广且要照顾到每条受损之经络。在广取穴的同时,尚要注重特定腧穴的应用,如五腧穴、经穴、会穴,每次治疗都要有着重点选用。笔者临床喜用金针王乐亭老前辈的治瘫十三法。临证可据病人经络受损程度之不同,重点选用其中几法配合应用亦可作为以不变应万变之常法。在变法中诸如四神聪、大椎刺络放血法,火针治疗肩手综合征法,刺隐白提高肌力法,刺舌穴治疗假性球麻痹法,丘墟透照海治疗足内翻法等特殊针法,临证均应视病情灵活应用。

林洪生:沙参玉竹麦冬汤的功效与作用,做法,润肺,清肺,防肿瘤

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报道比比皆是,每一种方法其疗效各有千秋,但细分析之又总不出王乐亭老大夫的治瘫十三法之范畴。其实就临床疗效而言,不管哪一种学说,哪一种方法,对如此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唯嫌其少,因为方法越多临床治疗时的武器也就越多,如能把这些方法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总比执一废众或对复杂的临床表现束手无策而致窘迫时要好得多。何况中风病本身就是杂合之证,更需用杂合之方之法之术治之。除此之外,对一些针灸老前辈和权威独特的临证经验亦需多加借鉴,如贺普仁教授善用听宫、条口、列缺、四神聪四穴治疗中风,石学敏教授之醒脑开窍法,高立山教授则擅长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并突出治神,于精细之处可见其独特针灸悟性。这些方法只有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细心体会其精要之处,方能体会到其确切的临床价值。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原则应建立在通经络、行气血、广取穴、长疗程、守常法、有变法的基础上,又总以调脾胃、通大便而收全功,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及早治疗。

目前对中风的临床研究,不论西医还是中医,都偏重于对中风先兆期、卒中期和后遗症期的防治,而对中风复发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其实就中风病人来说,只要有一次发病,那么其复发的危险性时时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故全面探讨针灸抗中风复发的研究亦为临床所急需。西医预防中风复发的首选药为小剂量阿斯匹林和藻酸双脂钠,其他如血管活性物质、钙离子阻断剂、血管扩容稀释药及溶纤药物等。临床所见很多中风复发病人,恰恰是按时按剂量服用了这些药物,却未能控制其复发,说明西药预防中风复发的实际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中药在这方面则更逊一筹,因为在临床上尚未发现能经得起临床检验疗效较为确切的有效方剂(和中成药)。在这种形势下,及时开展针灸抗中风复发的研究就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对506例临床资料较全的各期中风病人的针灸治疗及统计学处理,发现针灸疗法有明显抗中风复发的作用。其中先兆期、卒中期(无高颅压、深昏迷)和后遗症期的复发率分别为2.2%、4.6%和6.4%,尤其是对中风后遗症之抗复发课题的研究,针灸疗法就更具有优势。这一优势体现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即可达到对中风复发临床研究之目的,这一优势是其他疗法所不具备的。只是这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初始阶段,其实质性的研究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针灸治疗中风,无论是先兆期、急性期,还是后遗症期,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这早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只是在对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评价上尚存在一些问题。检索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大量临床报道,不难发现在对其疗效进行评定时,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把有效率作为重点观察指标,而实际上运用这一指标对中风病人去进行疗效评定有时是很不确切的。比如一个肌力是I级的后遗症病人通过针灸治疗后肌力达到Ⅱ级,从治疗意义上讲应该算是有效,但这个有效对病人肢体运动的改善是不会起太大作用的。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绝对优势和绝对意义就在于能使病人实现肌力零的突破。这一突破绝对临床价值就在于使病人由被动运动变为主动运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加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临床所见一个能主动运动的I级肌力通过病人的功能锻炼是完全可以达到Ⅱ级肌力的,疗效可靠的针灸治疗和病人坚持不懈的功能锻炼是病人肌力增加的两个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而当肌力达到Ⅲ级以后即使具备这两个先决条件,其肢体功能的恢复也是困难而缓慢的。大部分病人也是因为这种治疗的艰苦性和漫长性,又往往使针灸治疗与功能锻炼发生脱节,最终导致了中风病之高致残率的出现。正因为如此,我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要结合病人的功能锻炼来实现,并呈阶梯式由低肌力向高肌力发展的。故对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人,其真正的有效是在初期和早期,这种有效又必须通过病人的疗效评定,应着重放在肌力实现零的突破上面去研究,这时的有效才最具临床意义。

目前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新理论、新方法在不断涌现。前面已经谈过,中风属杂合之症,当用杂合之法治之,故不论哪一种方法,只要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真正有效,我们就应认真学习和借鉴,使之能成为治疗中风的一种新手段。相比之下,现行高等中医院校针灸专业的教材中,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要简单得多,落后得多,根本没有反映出目前这种鲜活的学术动态,临床如果按照教材上的治疗方法去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人,是不会取得最佳疗效的。鉴于此,建议组织有关针灸界的前辈权威,结合现代针灸治疗中风的最新学术水平,制定出一套更为规范、更为有效、更为临床所实用的全新理、法、方、穴、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文章评论

深度资讯月榜

本类周榜

随机深度资讯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任何搜索引擎中搜索一下“ 百年养生网 ”即可快速到达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