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导航 ] 首页 > 健康新闻 >

冬季血糖维稳很重要,十大控糖“雷区”千万要避开!

发布时间:2022-12-29 15:15:01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健康新闻

这年头,“踩雷”这种事谁都无法避免,包括糖友。糖友踩雷,跟其他一些“踩雷”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一旦“入坑”,导致的血糖高高低低可不是闹着玩的。
2022年,家庭医生联合三甲医院内分泌专家做了一系列糖尿病科普。值此岁末,我们筛选出了10个糖友极易做错、糖友家人关注度高的内容要点,对他们的“踩雷”行为进行逐一“排雷”,希望其他糖友看了之后能够避开。
关于糖尿病的错误认识
雷区10-1:年轻人不得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不需要服药
过去观念糖尿病是老年病不假,但近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被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也不假。
2020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显示,目前在我国18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39岁人群达6.3%,并且18至29岁的年轻人中,有约20.2%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这意味着五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血糖调节功能已经受损。
有研究指出,仅有13.9%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2]。糖前期的人,可能觉得血糖值只是稍高一点,身体也无异常感觉,所以就放松血糖管理,这是极其错误的。
糖前期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干预,在干预6个月后如果未能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内,则要启动药物干预[3]。二甲双胍能够减少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具有良好耐受性和长期的有效性[4,12]。
关于降血糖的错误认识
雷区10-2:迷信降糖保健产品、仪器降糖
轻信某些养生专家降糖招数、祖传秘方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很迷信一些降糖保健产品,总幻想使用一些仪器就能达到降血糖的效果,还有人对网上一些冒充专家的“神医”以及所持有的“祖传秘方”深信不疑。
想降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这是印在很多包装盒上的,也不要指望所谓的专家和“祖传秘方”,一旦你信了,放弃服用降糖药,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长期如此会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
所以,降糖还是要靠正规方法:生活方式干预、长期规范服用降糖药。
雷区10-3:高GI食物,糖友一点都不能沾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人必须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但碰到节假日时,一些特色美食如端午节的粽子、元宵节的汤圆,节日氛围让糖友按捺不住馋劲,但是甜粽子、甜汤圆都属于升糖指数高的高GI食物[5],糖友这是吃呢还是不吃呢?
对于高GI食物,糖友最好能不吃就不吃。如果忍不住,在规律服用降糖药、配合运动的情况下,把饮食总热量控制住,吃点高GI食物解个馋也可以,但仍然要有节制,不能逮着机会使劲吃。
雷区10-4:身体平时没有不舒服,就不用服降糖药
“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以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并非人人如此[6]。有一些人已经确诊糖尿病,但自我感觉身体挺正常,不管住嘴迈开腿,也不服用降糖药。
没有症状带来的后果更可怕,因为没有不舒服,很多人就不当回事,该吃吃该喝喝,突然有一天可能就出大事,而且长期的高血糖,对人体各器官的损害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
所以,降糖不能凭感觉。自确诊糖尿病后,糖友应该好好监测血糖、规律服药,把血糖稳住,不要把身体没异样等同于血糖正常。
雷区10-5:血糖一稳就停药
血糖平稳是药物、饮食、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药物发挥的作用很大。但是,很多糖友并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平稳血糖”,一收到点效果就马上停药。
这么一来,身体将会面临突然停药而带来的血糖巨大波动,再要把它控成平稳状态,又要重新花一番大力气。
糖尿病作为慢性病,绝大多数人是要终身服药的,“见好就停”实在不可取。道理都知道,但糖友停药总是有自己的说法,比如嫌每天吃药次数太多,片数太多,其实这种情况可换成长效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缓释片,一天一片,方便省事。
雷区10-6:偶尔漏服,短期停服降糖药没多大事
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是糖友应该刻在心里的降糖准则。但是,一些糖友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会忘服、漏服,心大的人会觉得这没多大事。真有没有事说不好,万一碰上那就是百分百不好的事。
而且,人有惰性,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但事实上“再三再四”会接踵而来,更多的漏服、忘服情况出现,血糖一定会高。
万万不要心存侥幸!特别提醒经常出差、喜欢旅游的糖友,外出一定要备好药,做好血糖监测,不要因为只有短短几天就懈怠。
关于对降糖经典药二甲双胍的错误认识
雷区10-7: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伤肝肾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群众基础相当大。长期服药的糖友,不排除有人会疯狂脑补“长期吃药有多毒”的各种后果。就拿糖友经常服用的二甲双胍来说,有人担心长期服用会伤肝肾,事实如何呢?
二甲双胍其实是通过胃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其间并不经过肝脏代谢,因而无肝毒性。排出的时候,又以原型经肾小管从尿中排出,12~24小时就能清除约90%,所以二甲双胍本身也不会对肾脏有伤害[7],但肝功能受损或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一定要谨遵医嘱并合理用药。
如果知道了二甲双胍的历史,糖友心中这般疑虑也会消除。二甲双胍首次合成距今已有百年[8],临床应用已有65年[9],如果不安全早就被淘汰,也不会一步步走上降糖经典药的宝座。
雷区10-8:服用二甲双胍有胃肠反应,所以这药不适合自己
一些糖友在吃二甲双胍时,觉得自己肠胃不舒服,就认为这药不适合自己,随之会在吃药上打折扣甚至抗拒吃药。
确实,有的糖友服用二甲双胍会有一定的肠胃反应,但多为一过性,也更多的表现在初始服药阶段,随着服用时间延长多数患者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9]。
根据《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的建议,二甲双胍一般从小剂量(500mg/天)开始服用,在可耐受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另外,二甲双胍有不同剂型,糖友要“排查”一下自己的服用方法是否正确,因为正确服用也能够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普通片应随餐服用或餐后服用;缓释片在胃肠道中缓慢释放,可在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而为了让药物吸收更好,肠溶片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9]。
想要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糖友,可直接选择二甲双胍原研药缓释片,其缓释技术让药物的有效成分缓缓在肠胃内释放,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明显,而且一天一片也不怕漏服。
二甲双胍原研药即二甲双胍专利药,是经严格临床试验,获准上市的原创性降糖药品,凭借制剂工艺优势及上市前后严格监管,因此具有更稳定的吸收率和较少的不良反应。
雷区10-9:二甲双胍能减肥,对“胖友”是“福利”,对“糖友”是“灾难”
随着研究的深入,二甲双胍被发现还有不俗的减重作用[9]。因此,有些“胖友”立马把二甲双胍当“减肥药”来吃,但是一些糖友却担心:我这长期吃胍的人,吃下去会不会越来越瘦,身体能不能扛住?
首先,必须要清楚,对于单纯肥胖者,二甲双胍并没有确切的减肥作用,盲目使用反而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第二,二甲双胍的“减重”,是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改善之后恢复正常体重的额外获益,算是“意外收获”。
第三,有研究数据显示,二甲双胍对正常体重患者体重影响较小[10]。
因此,体重不是能否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决定因素。无论对于超重、肥胖或体重正常的患者,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9]。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中(A级推荐)。
雷区10-10:吃了降糖药二甲双胍,就能畅快饮酒
最近各地防疫措施放宽,又恰逢年末,聚会多应酬多,又马上快到春节,自是少不了走亲访友、觥筹交错。那么,很多糖友觉得自己一直在好好吃二甲双胍,在饮酒上就可以放松。
这种认识,大错特错!酒精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11],如果你服用二甲双胍已经把血糖控制理想,此时喝酒尤其是大量空腹喝酒,很容易诱发低血糖,酒精性低血糖症状还会被醉酒反应所掩盖,极其危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明确指出: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
即使有二甲双胍傍身,糖友在实在推脱不了的情况下,也应该记住“不空腹,浅尝辄止”,更应该牢记“酗酒禁用二甲双胍”。
糖尿病是慢性病,绝大多数人都需要终生服药,大家在降糖路上不要因小失大,如果因为自己的错误认识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那才真是得不偿失。
生了病,唯有认真面对,千万不要因你的错误认知而进入深渊,糖尿病亦如此。
编辑:张鸽
出品:《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
学术指导:王曼曼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防治及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YongzeLi,etal.PrevalenceofdiabetesrecordedinChina’sMainlandusing2018diagnosticcriteriafrom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nationalcrosssectionalstudy.BMJ.2020Apr28;369:m997.doi:10.1136/bmj.m997.
[2]颜萍平,汤观秀,刘倩,等.不同自我管理水平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现状和需求[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4(6):679-684.
[3]FainiA,OmboniS,TifreaM,etal.Cardiacindexassessment:Validationofanewnon-invasiveverylowcurrentthoracicbioimpedancedevicebythermodilution[J].BloodPress,2014,23(2):102-108.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8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4-66.
[5]康凌宇.食物中的GI究竟是什么[J].中国食品工业,2021,12:53-57.
[6]何敬平,姬玉萍.糖尿病人为何无“三多一少”症状[J].家庭医学,2008,11:45.
[7]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27(3):161-173.DOI:10.3969/j.issn.1006-6187.2019.03.001.
[8]杨洛,郝亚荣.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09):1816-1821.
[9]母义明,纪立农,李春霖,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027(003):161-173.[10]邓勋.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体重指数与二甲双胍单药控糖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
[11]Hadjigeorgiou,G.,Chamilos,C.,Petsanas,A.etal.Rapidspontaneousresolutionofacutesubduralhaematomainapatientwithchronicalcoholism[J].Britishjournalofneurosurgery,2012;26(3):415~416.
[12]LiCL,PanCY,LuJM,etal.Effectofmetforminonpatientswithimpairedglucosetolerance.DiabetMed,1999,16:477‐481.]

相关内容推荐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文章评论

深度资讯月榜

本类周榜

随机深度资讯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任何搜索引擎中搜索一下“ 百年养生网 ”即可快速到达本站。